中国人寿发布风险提示:防范“代理维权”陷阱 保障信息与资金安全
随着“代理退保”“代理维权”等保险领域黑产现象持续蔓延,其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组织化、链条化特征明显,对消费者权益和金融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些不法中介打着“法律咨询”“债务优化”等旗号,行诈骗、窃取信息之实。为此,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再次向广大消费者发出强烈警示:认清“代理维权”真面目,远离陷阱,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保险纠纷。
一、揭开“代理退保”黑产的画皮
宣传渠道隐蔽,话术极具诱惑。不法分子除利用传统媒介外,更倾向于在论坛、贴吧、视频评论区等隐蔽处留下联系方式,使用“内部渠道”“特殊关系”等话术,营造其“能力强大”的假象,骗取消费者信任。
模式套路深,利益捆绑紧密。通常要求消费者签订不平等的“代理协议”,并预先收取费用或承诺高比例分成。过程中,极力阻挠消费者与保险公司直接沟通,并诱导消费者签署空白委托书、提供银行卡密码等,为后续非法行为铺路。
行为恶劣,破坏社会诚信。组织化、专业化的投诉信轰炸,编造虚假理由向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施压,严重浪费行政和司法资源,破坏社会诚信体系,最终损害的是所有诚实守信的消费者利益。
二、“代理维权”背后隐藏的多重危机
资金损失危机。消费者不仅可能损失已支付的高额手续费,更可能因退保失去原有保险保障,未来再投保时面临保费上涨、拒保等风险。个人信息被用于网络借贷等,更会直接导致债务缠身。
信息滥用危机。被套取的身份证、手机号、家庭住址、人脸识别信息等,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可能被用于注册空壳公司、申请贷款、电信网络诈骗等,后患无穷。
法律追责危机。消费者若听从教唆,参与伪造材料、虚假报案等,一旦查实,不仅维权诉求无法得到支持,还可能因伪造文件、诬告陷害等行为受到公安机关的调查处理,留下不良记录。
三、筑牢防线:消费者自我保护要点
保持清醒头脑,不信“偏门”信“正道”。坚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包退”“包赢”等过度承诺保持高度警惕。保险是长期财务规划,勿因短期诱惑而放弃长期保障。
熟悉维权路径,善用正规资源。了解并记住协商、调解、投诉、诉讼这四种主要的合法维权途径。遇到问题,首选与保险公司友好协商;协商未果,可向各地保险行业协会纠纷调解中心申请调解,或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当地派出机构投诉,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管好个人信息,守好财产安全。不随意将身份证、保单、银行卡等拍照或复印交给陌生人。不轻易在不明链接或非官方APP上输入个人金融信息。定期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及时发现异常。
中国人寿声明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郑重声明:公司严禁任何内外勾结行为,坚决抵制并配合打击一切“代理退保”“代理维权”等违法违规活动。公司所有的产品和服务均通过官方渠道及经过严格认证的销售人员提供。请广大客户提高警惕,切勿相信任何非官方发布的退保维权信息。如有任何疑问或服务需求,请务必通过中国人寿官方客服电话95519、官方APP、线下客服中心等渠道进行核实和办理,切实维护自身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