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法官说法:警惕“职业代退”沦为职业诈骗

2025-10-13 17:15:58      衡阳市其 它
分享到:
 

近年来,打着“维权”旗号的“职业代退”服务,在消费市场悄然兴起。从教育培训到网络游戏,从保险退保到酒店预订,各类代退机构以“专业维权”为名,承诺为消费者解决退费难题。然而,随着黑灰产业链的渗透,部分“职业代退”逐渐异化为“职业诈骗”,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更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亟待多方合力治理。

“职业代退”的运作模式看似简单:代退人通过话术模板、伪造证据或诉讼施压等手段,帮助消费者向企业索赔退费,并从中抽取高额佣金。表面看,似乎是消费者维权的捷径,实则暗藏多重风险。一方面,部分代退人以全额退款为诱饵,诱导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随后通过虚假投诉、威胁曝光等手段勒索企业,形成敲诈链条;另一方面,诈骗分子伪装成“专业代退”,收取定金后消失无踪,或诱导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共享屏幕等方式直接盗取资金。

“职业代退”的泛滥折射出消费市场的多重矛盾。其一,部分企业退款规则存在漏洞,未严格核验退费申请人身份,为代退人提供可乘之机。其二,消费者维权渠道不畅,面对复杂流程或拖延处理,被迫转向这些所谓的捷径。其三,监管对代退行为的定性尚不清晰,部分恶意投诉未被及时识别与遏制。此外,消费者难以辨别代退机构的真伪,加之维权焦虑催生的侥幸心理,进一步助长了诈骗滋生。

遏制“职业代退”沦为诈骗,需从源头治理与制度完善双管齐下。首先,企业应强化内部风控,优化退费流程。同时,企业需畅通官方维权通道,降低消费者求助代退的动机。特别是,监管部门需重拳打击恶意代退。再者,社交平台、二手交易平台应严格审核代退广告,及时拦截可疑交易。

此外,消费者需增强风险意识。理性选择维权途径,警惕全额退款、快速处理等夸张承诺,避免因贪利而陷入骗局。

(《北京青年报》8.12 张西流)

联系我们:
投诉邮箱:1033960924@qq.com      传真电话:0734-8888043
来自对方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