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图书馆举办儿童友好公益阅读活动 援藏干部“猴叔”带读者跨越千里赴羌塘之约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汪尧 赵武 记者程聪报道 11月8日上午,援藏干部、孩子们亲切称呼的“猴叔”孙鹏,携《云朵上的旷野》《羌塘没有树》两部饱含高原深情的作品,走进衡阳市图书馆一楼多功能报告厅。这场以“儿童友好公益阅读活动”为主题的分享会,在掌声中缓缓拉开帷幕。近200名家长、小朋友坐在台下,循着猴叔的讲述跨越千里,指尖仿佛触到了平均海拔4800米的羌塘高原——那里的风、那里的生灵、那里的笑脸,都在湘南的晨光里变得鲜活。

在衡阳市图书馆明亮的多功能报告厅内,作为曾守护平均海拔4800米西藏那曲市尼玛县的援藏干部,孙鹏指尖轻点屏幕,一张张带着高原气息的实景照片,一段段鲜活影像视频瞬间铺满大屏——扎日南木错的湖水泛着澄澈蓝光,他曾每日绕湖巡查,看藏羚羊妈妈低头舔舐幼崽的绒毛;无人区的雪地上,他操控无人机追着岩羊的蹄印跑,偶然撞见藏羚羊“雪地婚礼”:公羚羊低头蹭着母羚羊的身侧,雪粒落在它们的绒毛上,像撒了把碎糖;甚至在岩石后与“高原精灵”藏羚羊不期而遇,看它慵懒地蜷在岩石旁休憩,雄性头顶的长角在阳光下泛着乌亮光泽。“我还常和寺庙的僧人围坐煮酥油茶,听他们讲高原的传说;跟学校的孩子们一起画画,他们笔下的藏羚羊总带着圆溜溜的眼睛,连雄性的长角都画得格外认真。”孙鹏的声音裹着笑意,“在羌塘,每一缕风都藏着故事,每一只生灵、每一张笑脸,都在诠释‘坚韧’两个字。”没有华丽辞藻,却让高原的辽阔与温情,顺着声音钻进每个人的心里。

分享中,孙鹏捧着两本书,逐字逐句解读创作初心,眼神里满是认真:“《云朵上的旷野》是本‘三真’书——真文字、真故事、真照片,每一笔都是我在高原的亲身经历,也是给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一份心意。”他轻轻翻开书页,指着一张孩子们围坐读书的照片,“里面有藏北的雪山湖泊,有藏族同胞煮酥油茶、晒青稞的日常,还有我们援藏人一起给学校建图书角、送课外书的点滴,想给孩子们做一本能‘摸得到高原温度’的成长教材。”
聊到《羌塘没有树》时,孙鹏的语气多了几分温情:“羌塘高寒干旱,连草都长得小心翼翼,更别说高大的树了。但这本书想传递的,是在绝境中扎根生长的坚守力量——即便没有参天林木,高原上的人们依然以坚韧为枝、以热爱为叶,在风雪中撑起一片生机,这就是‘羌塘没有树,却有人成为树’的深层寓意。”
“童心对话高原”互动环节一开启,小读者们立刻举着小手蹦跳提问:“孙老师,藏羚羊冬天会冷吗?”“藏族小朋友玩什么游戏呀?”孙鹏几句话就解开了小好奇:“藏羚羊有中空的厚绒毛,像穿了件‘自带毛毯型空调’,暴风雪时能挡风防寒,一点不冷;藏族小伙伴爱跳锅庄舞,还会一起画高原动物呢!”说着,他掏出藏族人民亲手编织的绳结,轻轻放在孩子们手里,摸着他们的头笑:“要一直保持这份好奇心呀。”
此次公益阅读分享会,是衡阳市图书馆践行“儿童友好”理念、推动公益文化服务的生动实践。通过搭建优质阅读交流平台,不仅让读者近距离感受高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在亲子间、不同民族文化间架起了理解与共情的桥梁,将“爱护自然、敬畏生灵”“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种子悄悄埋进每个人心底。
衡阳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聚焦读者需求,尤其是儿童群体的阅读成长,策划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阅读活动,让书香浸润更多心灵,为推动全民阅读、建设文化衡阳注入更多活力。若读者仍意犹未尽,可到馆借阅《云朵上的旷野》《羌塘没有树》,在书页间继续聆听羌塘的故事,感受那份历经风雪淬炼的纯粹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