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湘区:党建引领强根基 凝心聚力筑堡垒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徐志强报道 “充电桩安装位置要避开儿童活动区”“安全最重要”“可以多设几个点方便群众充电……”近日,衡阳市蒸湘区联合街道大栗新村社区居民们与党员邻长们围坐在一处由废弃配电房改建的党群服务站内,热烈讨论着增设充电桩的方案,通过充分协商,方案初步成形,为后续增设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蒸湘区委组织部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微治理新模式的缩影。
近年来,蒸湘区委组织部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深化“党建+”治理模式,创新工作路径、强化示范引领,推动全区党员干部在服务大局中提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为蒸湘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组织动能。
聚焦“党建+基层治理” 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社区里,有人随意投放垃圾,造成严重的卫生脏乱差,引发了邻里之间的矛盾。”廖家湾社区有线电视台家属区居民反映。社区党组织得知消息后,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牵头召开居民恳谈会。
会上,居民代表集中反映了投放点距离远、时段不便等痛点。经充分协商后,社区优化调整了垃圾桶点位布局,同时创新引入居民自治机制,推举热心居民担任垃圾分类督导员。该区域卫生环境改善明显,垃圾分类准确率显著提升至92%以上,邻里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诉求
这是蒸湘区推行“五邻”工作法的一个生动缩影,通过促进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出党建聚邻、恳谈睦邻、联户近邻、服务暖邻、文化润邻的“五邻”工作法,推动2000余名居民党员和780余名机关在职党员“到邻里报到,在小区服务”,累计摸排群众诉求519个,摸排安全隐患200个,开展“家门口式”小区服务596次,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有效提升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聚焦“党建+强基提能” 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机制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按照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和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做好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朱洲同志立足岗位职能,在年轻干部小讲堂学习交流活动上分享道。
据悉,2024年以来,蒸湘区连续两年启动实施蒸湘区年轻干部强基提能培养工程,通过理论测试和综合评估优中选优,从全区年轻干部中筛选出168名重点培养对象,成立1个临时党委、5个临时党支部、10个学习小组,集中开展纪律教育、公文写作、语言表达、舆情应对和应急处突等专题授课,常态化开展年轻干部小课堂研讨交流活动,全力培养打造一批政治素养高、服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廉洁自律严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蒸湘区年轻干部小讲堂
年轻干部何俊在参加中元节期间禁烧宣传及志愿服务活动时表示,“把风险讲清、把隐患讲透,从群众的不解到理解,再到主动配合,让我懂得中元节禁烧宣传不只是政策传达,更是守护一方平安的责任体现。”参加政策宣传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是蒸湘区实施年轻干部“进社区、共治理”活动的一个缩影。

▲中元节禁烧宣传
今年以来,全体年轻干部每周至少下沉社区1次,直面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在“家长里短”中协商调解群众纠纷,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青春力量。
聚焦“党建+阅读分享” 擦亮机关支部学习品牌
围绕“寻找红色印记 赓续红色基因”主题,机关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赴毛泽建烈士陵园、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并综合运用学习强国、红星网、红星云等平台,组织支部党员观看《习近平调查研究的故事》《八百矿工上井冈》《中国式现代化—共向未来》等党员教育片10余部,从革命先烈的故事里汲取奋进力量,涵养对党忠诚的精神品格。
“一张好的照片,既要真实记录,更要传递温度。”“拍摄领导调研,要善于预判动线;记录座谈交流,要捕捉自然神情。”“展读红色家书,我们读到的不仅是家国情怀,更是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初心。”……近日,区委组织部机关支部举办“组工课堂 快乐真享”书香机关建设第六期活动,31名组织系统干部共同开启了一场思想与智慧的深度对话。

▲读书分享会
今年以来,蒸湘区委组织部机关支部不断创新支部党建工作新方法、新路径,成功打造“党建+阅享”机关党建品牌,以“每月一专题、每月一分享、每月一交流”模式常态化开展学习交流,党员干部围绕每月推荐的红色经典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深读、精读、研读”的浓厚氛围中,共品红色文化魅力,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截至目前,已举办“组工课堂”六期,12名党员干部作专题授课和读书分享,授课内容涵盖“人工智能、干部人事档案任前审核、民法典与日常生活”等内容,共读书目涵盖《苦难辉煌》《延安好作风——中国共产党如何在革命性锻造中百炼成钢》等,有效提升了组工系统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创新思维。
下一步,蒸湘区委组织部将持续深化“党建+”机制,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将机关党建活力有效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发展动力,为蒸湘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更多组织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