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土 > 资讯 > 正文:

爱心传递,赠书流芳——吴式颖女士为衡阳市图书馆添彩赋能

2025-11-18 17:32:04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刘谋进 程聪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刘谋进 记者程聪报道 近日,我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式颖女士,将其主持编纂的《外国教育通史》(21卷本)及个人回忆录《吴式颖口述史》等赠予衡阳市图书馆。此举旨在回馈衡阳这座城市在其少年求学时期给予的培养,回应一份萦绕心头多年的教育之情。

吴式颖女士,安徽泾县人,1929年出生于河南信阳,1949年入读华中大学教育系,1957年毕业于苏联国立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后任职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1973年至1999年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女士是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奠基人,她参与编写新中国第一本自编教材《外国教育史》,主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主持完成的《外国教育思想通史》十卷本获得国家图书奖。她的学术成果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史学科体系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培养一大批活跃在学界的中坚力量。

在吴式颖女士传奇的学术生涯背后,是一段早年于战乱中辗转求学的艰辛岁月。据吴女士回忆,她曾随家人避难至衡阳,并先后就读于衡阳湘桂铁路扶轮小学和衡阳盐务局慈保小学。在衡阳的这段时光,是她系统接受小学教育的关键时期,期间发生了一件对她的人生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在入读慈保小学之前,吴女士名为“爱珠”。因不甚喜爱此名,她请当时的班主任魏老师为其更名。魏老师从其父“吴颖生”的名字中择一“颖”字,为她取名“式颖”,寓意“效仿父亲”。这个名字伴随她至今,见证她此后求学苏联、投身科研、桃李满天下的不凡历程,仿佛一种精神的期许早已埋下种子。吴女士深情地表示,衡阳是她成长中至关重要的地方,慈保小学的毕业经历更是难忘,她对这座“培养她成人”的城市拥有特殊的情感与深切的怀念。

此次捐赠的《外国教育通史》(21卷本)是吴式颖女士近年组织全国学界同仁编纂的教育史巨著,代表当前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的最高水平。而《吴式颖口述史》则真实地记录了她近一个世纪的人生轨迹与学术心路。这两套著作,一部是献给学界的公共学术财富,一部是承载个人记忆的珍贵史料,共同构成此次赠书的深厚内涵。吴女士始终铭记在衡阳的求学岁月,视衡阳为培养她成人的重要故乡。此次赠书,不仅是将珍贵的学术文献捐赠给家乡的图书馆,惠及后学,更是将她个人对知识的敬畏、对教育的执着以及对衡阳的眷恋之情,成为回馈衡阳的文化礼物。

衡阳市图书馆负责人接受赠书时表示,吴式颖女士是国家的学术瑰宝,更是衡阳的骄傲。吴女士的赠书之举,不仅丰富了馆藏特色资源,其背后所蕴含的尊师重教、感恩图报的精神,是对衡阳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宝贵精神激励。图书馆将妥善珍藏并积极利用这批赠书,让其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

从衡阳慈保小学的课桌,到苏联列宁格勒的图书馆,再到北京师范大学的讲台,吴式颖女士用行动诠释了何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此番赠书,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文化捐赠,更是一位学术大师跨越时空,对滋养过她的土地与母校最真挚、最隆重的回馈。这份源自近一个世纪前的师生情谊与城市记忆,如今以书香为媒,续写佳话,必将激励后学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