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水”长流百姓家⑧丨清泉润乡野 喝上“放心水”——衡南县农村安全饮水提质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许珂 唐朝晖报道 冬日的衡南乡野,青瓦白墙间藏着流动的幸福:厨房里,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淌,洗菜淘米省时省心;田埂上,灌溉水管延伸向田间,滋润着金灿灿的庄稼。今年以来,衡南县精准打出水厂扩容“强引擎”、管网延伸“连民心”、精准攻坚“解民忧”组合拳,持续补齐农村供水短板,让汩汩清水通村入户、润透民心,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水动力”。
双板桥自来水厂的中控室里,蓝色电子屏上供水流量、水压、水质等数据实时跳动,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即可远程调控多片区供水,智能管护彻底取代了过去“靠经验、跑现场”的粗放模式。这家2014年投用的水厂,藏于绿树掩映间,6800吨设计日供水量、31公里主管网与150公里入户支管网,织就覆盖岐山镇、泉湖镇、谭子山镇6个居委会、21个行政村的“水网”,年供水量150万方,稳稳撑起5.6万群众的“饮水靠山”。
然而,随着“宁电入湘800KV换流站”建设推进和“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落地,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激增,原有供水能力渐显不足。2024年6月,总投资2000万元的双板桥水厂扩容提质项目(一期)启动,一体化制水设备拔地而起,12.5公里输水管网沿乡间公路、田埂延伸。2025年4月21日新水厂试通水,5月6日实现“宁电入湘”换流站全线通水,既解决21个村用水难题,更保障重大项目供水。

▲衡南县双板桥自来水公司新建一体化制水设备
“以前设备老旧,抽噪音大、环境乱;现在一体化设备运行安静,抽水环境从‘脏乱差’变成了‘洁净美’。”双板桥自来水公司总经理贺小秋介绍,2025年底将再投1200万元推进管网改造,解决28个未通自来水行政村用水问题,项目年底前进入招投标,预计2026年12月底前通水,届时10.8万群众将告别“饮水愁”。

▲衡南县双板桥自来水公司总经理贺小秋在检查输水系统
在保障规模化供水提质的同时,衡南县也紧盯偏远村落的“饮水痛点”,用精准施策破解散户群众的急难愁盼。
栗江镇西山村大头组,曾经的饮水困境却与如今的滋润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这个藏在采矿区深处的村落,山路蜿蜒,曾经的地下水乌黑浑浊,舀起来能看到明显杂质,山塘水则是村民唯一的选择。五年前,村委会建好了临时取水点,村民每天要来回几次挑水,遇到干旱还要排队等水。
村民的期盼,就是攻坚的方向。村委会收集诉求逐级上报后,县水利局迅速勘察并下达整改通知,栗江自来水有限公司筹备7万余元资金,施工队扛着管材沿陡峭山路开挖铺管,1000余米管网如银色丝带穿山林、越田埂,直抵村民家门口。
“你看这水多清,24小时不断供,用着、喝着都放心!”村民王翠梅拧开厨房水龙头,掬起一捧清水笑着说。据悉,栗江自来水厂后续还将铺设8.9公里管网,惠及周边300余户群众。

▲衡南县栗江镇西山村大头组村民王翠梅家用上了放心水
这样的精准攻坚遍布衡南乡野。自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突击战”启动,该县构建“高位推动+专班落实+纪委监督”闭环体系,工作人员踏遍乡村角落,排查出32项急难饮水问题。针对水源保护不足、管网老化、消毒设备缺失等痛点,累计投入整改资金超3000万元,逐一销号解决,直接惠及20多万群众。截至目前,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47%,集中供水工程水费收缴率超95%。

▲衡南县双板桥自来水公司过滤池
农村饮水安全不是‘终点站’,而是‘新起点’。”县水利局副局长张四民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动态监测、及时整改、常态巩固”长效机制,通过县域统管模式,在水质提升、管网优化、管护强化上持续发力,推动农村饮水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跨越,让清泉持续滋润乡野,让群众幸福感在“舌尖上的安全”中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