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频道 > 雁城诗文 > 正文:

当老人慢下来,我们不妨等一等?

2025-10-31 08:14:26      作者:耒阳市第四中学 曹姣雄
分享到:
 

耒阳城北菜市场的晨光,总裹着一股豆腐香与油茶的清润。卖豆腐的李叔年过六旬,摊前玻璃柜里的嫩豆腐码得齐整,只是他捏秤砣时,手总要多顿两秒——指关节肿着,是年轻时挑着豆腐担走山路落下的毛病,现在稍用劲就抖,怕砸到玻璃柜耽误别人,所以每顿一下,都要盯着秤星看两秒,嘴里还念叨“不多不少,刚合适”,像在跟自己较劲。

那天我去买豆腐,身后跟着位挎竹篮的老奶奶。竹篮是她儿子用耒阳老竹编的,提手处磨得发亮,边缘还留着几处细小的竹刺——年轻时她就用这样的竹篮挑油茶果,从南京镇的山坳挑到镇上收购点,一天能走十几里,现在挑不动了,只能慢慢拎着买菜。“要两块嫩豆腐。”她声音轻,从口袋里摸手机时,手指在蓝布兜里翻了好一会儿,才掏出个套着洗得发白的布套的老年机。屏幕反光,她把手机凑到眼前,眯着眼调付款码,老花镜滑到鼻尖也没察觉,手指按了三次,才把二维码亮出来。

我看了眼手表,上班要赶时间,可后面排队的人没一个催。卖青菜的张婶还笑着递过一把小凳子:“王阿姨,坐这儿弄,地上凉。”老奶奶抬头笑,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老了,眼睛花,手也笨,耽误你们时间了。”李叔把切好的豆腐装进塑料袋,递过去时多放了块炸得金黄的豆腐泡:“您常来照顾我生意,这点算我的。慢着走,地上刚拖过,滑。”老奶奶拎着豆腐,慢慢挪出队伍,走两步还回头摆摆手,竹篮提手晃了晃,像怕自己挡了别人的路。

这场景让我想起上周坐公交的事。早高峰的公交挤,司机王师傅刚停稳,就见一位老爷爷扶着车门上来,手里攥着个打了补丁的布包——补丁是他自己缝的,针脚歪歪扭扭,怕孩子知道他舍不得换包。他找老年卡时,手在布包里翻来翻去,布包口没扎紧,掉出张旧照片:是他年轻时在耒水河码头扛货的样子,黑瘦的肩膀扛着大麻袋,背景里的码头吊机还没换新款。“哎呀,卡放哪儿了?”他脸有点红,像做错事的孩子。

后面的乘客没一个催,穿校服的小姑娘还递过一张纸巾:“爷爷,您擦擦汗,我们不赶。”王师傅也没按关门键,指了指驾驶座旁的蓝色卡片:“您别急,公司给我们发了‘老人提示卡’,就说要等您找稳了再走。”终于,老爷爷从布包夹层里摸出老年卡,刷过卡后,他慢慢挪向空位,有人伸手扶了他一把,指尖碰到他粗糙的手掌——那是扛货、种油茶磨出的老茧。坐下后,老爷爷摩挲着旧照片:“年轻时我扛着百斤的货跑,现在找个卡都要半天。”旁边的人拍了拍他的肩:“谁还没个老的时候?慢慢来,我们都等得起。”

后来在巷口的油茶摊,我又遇见一位老奶奶。摊前挂着张褪色的“耒阳渔鼓”唱片,收音机里正唱“霜降摘茶籽,手麻腰也酸”,陈婶倒油茶时,老奶奶慢慢掏钱,硬币在手里数了一遍又一遍,手指关节肿着,是早年种油茶时沾了露水落下的疼。“我家老头子总说我慢,买个菜要花半天,可我也怕数错钱,给人家添麻烦。”陈婶笑着把热油茶递过去:“我妈也这样,当年跟您一起种过油茶,现在数钱也慢,慢了才仔细,我们等一等,不算啥。”

有次在超市,看见一位老人慢慢选苹果。他摸苹果的手指有道浅疤,是摘油茶果时被茶枝刺划的,每个苹果都要按按硬度,按重了怕捏坏,按轻了怕选不准——他说孙子爱吃脆苹果,要选带“糖心”的。后面的人没催,只是绕到另一边选,收银员还特意把装苹果的袋子递到他手里:“您慢慢装,不急。”老人说:“我年轻时摘油茶果,一眼就知道哪个出油多,现在连选苹果都要慢慢来,真是老了。”可他眼里的光,却藏着对孙子的疼。

当老人慢下来时,我们不妨等一等?等他们慢慢调付款码,等他们慢慢找老年卡,等他们慢慢选一颗带“糖心”的苹果。这一等,不是耽误时间,是看见他们藏在“慢”里的小心思——怕添麻烦的体谅,怕出错的谨慎,怕被嫌弃的自尊;这一等,也不是妥协,是文明的温度,像菜市场入口那块摊主们一起做的“慢一点”木牌,笔锋软乎乎的,写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像公交公司的“老人提示卡”,把“等一等”变成制度里的温柔;像老巷里的水果店,把苹果摆得矮一点,方便老人伸手。

夕阳西下时,我看见那位选苹果的老人牵着孙子走在路边。孙子走得快,时不时回头等他,老人就笑着说“慢慢来,爷爷跟着你”,手里还提着给孙子买的脆苹果。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巷口裁缝铺的门上——裁缝师傅正帮一位老人缝纽扣,缝得格外牢,怕老人手抖系不紧。

或许,这就是等一等的意义。不只是等一位老人慢慢走,更是等一份藏在岁月里的体谅,等一种渗进生活细节的文明,等我们每个人老了以后,也能被这样温柔地对待。当老人慢下来,我们不妨等一等?答案,其实就藏在那声“慢慢来”的叮嘱里,藏在那双扶着老人的手心里,藏在耒阳这座小城的晨光与暮色里。